
換季時期情緒容易波動?營養師提醒:留意憂鬱徵兆與飲食影響
近期天氣忽冷忽熱,不少人發現情緒容易起伏不定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,在氣候劇烈變化的時候,人的情緒會變得低落、無力,甚至可能誘發憂鬱傾向。
她表示,憂鬱症已成為現代常見的心理健康議題,身邊可能就有親友正默默承受情緒困擾。
針對這一現象,高敏敏整理出6大導致憂鬱症的可能原因,並建議可透過4種有助穩定情緒的飲食來改善心理狀態。同時也特別提醒,有3類食物對憂鬱症患者來說是「地雷」,過量食用恐讓神經更加敏感、情緒更不穩定,建議應盡量避開。
高敏敏呼籲,若出現長期情緒低落、睡眠或食慾異常等狀況,除了尋求專業協助,也應從日常作息與飲食習慣下手,建立有助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高敏敏揭露6大憂鬱成因!臉書發文提醒注意心理健康
高敏敏今(4)日在臉書發文,列出「6大憂鬱症的致病因素」,如下:
營養師高敏敏指出,憂鬱症的形成常與多種生活與身體因素有關,以下是她整理出來的6個常見誘發憂鬱症的原因,提醒大家務必要多加留意自身或親友的情緒變化:
- 家族有憂鬱症病史
若直系親屬曾經罹患憂鬱症,代表自身罹患的風險也會相對提升,這與遺傳和環境背景息息相關。 - 生活遭遇劇烈變動
如遭遇破產、離婚、搬遷或人生計畫被迫中止等重大改變,可能導致心理難以調適,引發情緒低落。 - 經歷重大打擊或創傷事件
包括至親離世、分手、重大事故等,都可能在短時間內讓情緒陷入崩潰,增加罹患憂鬱的風險。 - 服用某些藥物影響情緒
部分藥品具有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副作用,若有服藥習慣,應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持續使用。 - 慢性疾病或重症引發心理負擔
長期與身體疾病對抗,如癌症、中風、糖尿病或慢性疼痛等,容易讓人產生無力感及情緒低落。 - 使用成癮性物質
長期依賴酒精、尼古丁或其他成癮物質,不僅影響生理健康,也可能讓情緒起伏更劇烈,甚至惡化憂鬱症狀。

▲高敏敏提醒:憂鬱症不只影響情緒,身體健康也會受牽連
營養師高敏敏特別提醒,憂鬱症不僅會影響心理狀態,連身體健康也可能受到波及。因此,維持情緒穩定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。她建議,透過調整飲食結構、攝取特定營養素,有助於緩解情緒壓力。以下是她推薦的4種對情緒有幫助的營養來源:
內容目錄
Toggle1. 維生素D(陽光維他命)
體內缺乏維生素D時,容易出現焦躁感、身體無力,甚至有骨質疏鬆的風險。想補充維他命D,可以多吃香菇、蛋類等食物,同時建議白天多到戶外活動、曬曬太陽,有助提升體內濃度。
2. 色胺酸(Tryptophan)
色胺酸是製造「血清素」的關鍵胺基酸,而血清素又是與愉悅感息息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。常見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包括:牛奶、起司與香蕉,有助舒緩緊張情緒與促進放鬆。
3. 維生素B群
維他命B群是維護大腦與神經功能運作的重要角色,可從全穀食物、動物性蛋白(如肉類)、以及深綠色蔬菜中攝取。若無法確保三餐均衡,也可考慮營養補充品加以輔助。
4. Omega-3脂肪酸
Omega-3是一種對腦部特別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抗發炎及穩定神經系統的作用。常見來源有深海魚類如鯖魚、鮭魚、秋刀魚及沙丁魚,另外也可從亞麻仁油與海藻萃取物中攝取。

除了建議攝取有助情緒穩定的營養素外,營養師高敏敏也提醒,有憂鬱傾向的人在飲食上要特別避免三類食物:甜食、油炸類以及加工製品。雖然這些食物吃起來可能讓人短暫感到放鬆,但長期依賴反而會讓情緒問題更加惡化。
她指出,這些高糖、高油、高鹽的食物會刺激中樞神經,讓身體產生短暫愉悅感,然而卻也可能讓大腦進一步感受到壓力,導致情緒起伏變大。咖啡因、精緻糖類與重加工食品還會讓人愈吃愈焦躁,甚至增加神經質傾向。
高敏敏也引用了一項西班牙的大型研究佐證:該研究追蹤了約 9000 名受試者,並持續觀察了 6 年之久。結果發現,經常攝取甜點、炸雞、披薩等高熱量速食的人,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竟然比一般人高出將近 49%。這說明不良飲食習慣與心理健康有明確關聯。
因此,她呼籲大家日常飲食應儘量以天然、未加工、營養密度高的原型食物為主,才能從根本降低憂鬱症發生的可能性,並讓身心維持在穩定的狀態。
額外閱讀:玩娛樂城賺錢是真的嗎?三分鐘學會賺進人生財富! – 3A娛樂城
額外閱讀:什麼是台灣運彩投注?全網最完整線上賺錢投注指南 – 3A娛樂城
- 3A娛樂|官方網站|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|官方網站|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城 | 官方授權網站 | 3A娛樂城官方指定新手教學平台
- 3A娛樂城 | 官方授權網站 | 3A娛樂城官方指定新手教學平台
- Elementor 頁面 #1363
- Login Designer
- Login Designer
- Sample Page
- Sample Page